加强德育工作成为重振县中的共识。“我们坚持每学期评选表彰‘校园之星’,树立德智体美劳各类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形成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学校每学年定期举办‘三个一’工程展示会、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漳浦一中校长杨汉章说,德育工作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近五年,漳浦一中有11位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724位学子考上本一线,本一上线率平均63.96;4202位学子考上本科线,上线率平均98.04。
2024年高考,漳浦一中再创辉煌,有4位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75位学子被985院校录取,165位学子被211院校录取,170位学子被“双一流”大学录取。
持之以恒
县中振兴不会一蹴而就
经过一系列政策倾斜,漳州县中正在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在今年9月10日召开的漳州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座谈会上,漳州市委书记王进足表示,要深入实施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推动县(区)一中振兴,力争到2025年全市省二级以上达标高中占比60以上。
据此,漳州市计划在做大做强现有14所省一级达标高中的同时,重点协调芗城区、龙文区、漳州台商投资区、古雷开发区、常山开发区、漳州高新区等6个区(开发区)为所属“一中”创造条件争创省一级达标高中,以评促建,推动各县(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所属高中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加快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和学校管理中,县中振兴很难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在漳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卢炳全看来,县中要发展,不但要考虑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谋划长远发展的问题。“未来,我们还须坚持政策执行中的刚柔并济原则。刚性体现在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确保各项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而柔性则强调灵活性,要求根据各县(区)及其内部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使政策更加贴合地方需求。其次,要认识到‘人才流动趋向优质资源’这一经济社会的自然规律,不应单纯依赖行政手段来遏制师生流动。相反,应当聚焦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改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及学习环境,提升县域内教育的整体品质,使师生在本地就能满足其职业成长与学习的需求,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县域中学的价值,增强其对师生的吸引力。”卢炳全表示。
而在闽南师范大学教授黄耀明看来,振兴县中更需要更新教育发展观念,打破教育评价痼疾,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从“分数至上”转向“育人至上”,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激发内驱力,释放其办学活力。
“县中的教育变革还应与高校综合评价改革衔接。作为县中,要积极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高校的综合评价改革也应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黄耀明表示,“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能出彩”的导向,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包括县域高中在内的高中学校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记者黄小英苏益纯通讯员林惠卿蓝毅辉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