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一中学网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正文

关于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4/1/18 16:01:41 浏览:

理。

严格尾矿库项目准入,系统排查污染治理成效,加强尾矿库污染防治。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编制“一库一策”安全风险管控方案。推进尾矿库闭库治理并销号。健全尾矿库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到2023年年底,长江干流岸线3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湖泊岸线1公里范围内尾矿库完成污染治理,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无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完成闭库并销号。到2025年年底,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数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部、矿山安监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开展水面漂浮塑料垃圾专项清理整治,加强三峡大坝等漂浮垃圾集聚区管理。强化沿江岸线塑料垃圾清理。严查塑料垃圾非法倾倒岸线行为。(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三峡集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稳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围绕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地下水污染源及周边,有序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结合流域内化工园区整体布局,识别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重点,明确环境监管要求。(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等参与)

三、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十七)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

科学构建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出台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办法,制定评分细则。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网络,推进水生态考核监测支撑能力建设,制定出台统一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考核标准体系。定期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价,识别水生态问题,对水生态问题严重区域开展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帮扶。选择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泊和水库等具有代表性的水体,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等参与)

(十八)扎实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

实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拯救行动计划,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监测体系,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科学评估长江禁渔和物种保护成效,科学规范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发布重要栖息地名录,强化关键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加强涉渔工程水生生物专题影响评价,督促落实生态保护措施,减缓涉渔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生境影响。推动国家重要江河湖库水生生物洄游通道恢复,增强河流连通性。到2025年年底,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网络体系较为健全,中华鲟、长江鲟和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项目顺利实施,长江生物完整性持续提升。(农业农村部牵头,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能源局等参与)

(十九)全面实施十年禁渔。

落实落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措施,实施好长江退捕渔民“十省百县千户”跟踪帮扶方案,开展安置保障情况跟踪回访,健全就业帮扶台账,推动“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继续实施“亮江工程”,到2025年年底,禁渔水域管理秩序良好,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性增长。(农业农村部牵头,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等参与)

(二十)实施林地、草地及湿地保护修复。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确保耕地保有量任务不减少的前提下,经国家批准后,科学谋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地类、规模和次序,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推动天然林提质增效、加强公益林建设,启动重庆市、成都市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市建设。开展长江上游高原湿地、中游低山丘陵湿地、下游冲积平原湿地保护修复。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开展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到2025年年底,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7.5万公顷,完成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100万公顷。(林草局牵头,自然资源部参与)

(二十一)深入实施自然岸线生态修复。

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格岸线功能分区管控,严格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制度,严禁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合理安排沿江工业和港口岸线、过江通道岸线、取排水口岸线,提高岸线利用效率。保护自然岸线,结合河道整治等工程推进实施河湖岸线修复,恢复河湖岸线生态功能,深化美丽岸线建设。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等参与)

(二十二)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

推进横断山区、长江上中游岩溶地区、大巴山、武陵山区、三峡库区、鄱阳湖洞庭湖等河湖湿地、大别山-黄山、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实施贵州武陵山区、安徽巢湖流域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林草局、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效益。(水利部负责)

(二十三)加强重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加强太湖、巢湖、滇池等重要湖泊蓝藻水华防控,开展太湖、丹江口、洞庭湖、鄱阳湖、洱海、洪湖等重要湖库综合治理。开展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氮磷通量监测等试点,分清行政区域责任,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生态环境部牵头,水利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参与)

(二十四)开展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监管。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推进若尔盖等国家公园创建,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推进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鹤类、鹳类等重点水鸟类群冬季同步监测,推动建设一批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研究中心。(林草局牵头,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参与)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地定期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切实组织开展实地核查,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问题。加强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监督,全面提升保护成效。(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林草局等参与)

四、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

(二十五)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红线管理,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强化用水定额管理,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大缺水地区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参与)

(二十六)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

出台进一步做好小水电分类整改工作的意见和生态流量监管办法,完成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回头看”,推动限期退出类电站按要求完成退出,加强生态流量监督管理,逐站落实生态流量。鼓励和引导沿江省(市)再创建一批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能源局、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二十七)切实保障基本生态流量(水位)。

研究制定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实施方案,明确生态流量(水位)保障目标、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加强生态流量(水位)监管,完善生态流量(水位)监测体系,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动态管控,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加强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科学精细开展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控制性水工程防洪抗旱、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建立健全三峡水库生态调度长效机制。到2025年年底,生态流量(水位)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湖泊生态水位得到有效维持。(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能源局、三峡集团等参与)

五、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

(二十八)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控。

印发实施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勘界定标,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严格用途管控,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自然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参与)

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利用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实现与各地监管平台(能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推动全流域精细化分区管控。

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加强“三线一单”实施成效评估。研究构建水陆统筹的水功能区划体系,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优化调整具体水域功能定位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等参与)

(三十)完善污染源管理体系。

推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专项检查,强化固定污染源“一证式”执法监管,加强自行监测、执行报告等监督管理。积极推进落实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主体责任,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研究完善农药、电镀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有毒有害水污染物排放管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将农业排口及其他排口纳入监管,研究符合种植业、养殖业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探索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生态环境部牵头,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三十一)防范化解沿江环境风险。

推广以“空间换时间”的“南阳实践”经验,以嘉陵江、汉江、湘江等流域为重点,编制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建立完善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生态环境部牵头,应急部、水利部等参与)

健全完善长江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多部门多地区灾害综合风险会商机制。建立灾害风险信息数据库,开展长江流域重大减灾能力评估,分级分类编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加大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定期开展城市生命线工程、重要基础设施等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应急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气象局、林草局等参与)

(三十二)引导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开展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集聚化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环保装备制造规范企业,组织开展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质量评价。建立一批国家级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推动建设国家水生态安全与健康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加快补齐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短板。(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禁落后化工产能跨区域转移,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推动重点地区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搬改关。加快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优化化工园区空间布局,引导搬迁改造企业进入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落实印染、粘胶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铅蓄电池等行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
  • 内蒙古这项考试,今天开始报名!01-22

    来源时间为:2023-01-13原标题:内蒙古这项考试,今天开始报名!根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关于2023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相关事项的通知》(教考院函〔……

  • 挥笔写未来扎赉特旗2268名考生参加2023年高考01-22

     十年寒窗磨一剑,只待今朝问鼎时。6月7日,2023年高考拉开帷幕,扎赉特旗2268名考生怀抱憧憬、肩负期待,迎接他们第一次“人生大考”。扎赉特旗融媒……

  • 陕西拟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北京地铁实行01-22

    今日有哪些地方新闻值得关注?陕西省艾滋病防治新规征集意见:艾滋病防治知识将纳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留学生在南京商场偷内裤,警方对其行政拘留并将遣送出境;辽宁警方……

  • 突泉县1620名考生有了“专享”考点01-22

    来源时间为:2022-04-23疫情当下,为保证突泉籍的广大考生能够按时参加全盟事业编考试,结合突泉县实际情况,兴安盟在突泉县设立了专享考场,让1620名考生顺……

  • 9039名考生!心有所期,全力以赴!01-19

    原标题:9039名考生!心有所期,全力以赴!#书山学海少年行勤学苦读十年功6月7日,2023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盟高考报名人数为9039人,比去年增加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