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①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②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②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b.“烈火”句交代了“楼船扫地空”的原因,也表现出诗人对东吴辉煌战果的赞许。
C.这首诗前四句咏史,为后四句写送别提供了背景和环境,并形成了特有的气氛。
D.诗人最后表示把看到的景象一一写下来告诉友人,是为了让友人从中得到鼓舞。
16.这首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两者刻画周瑜形象时的描写角度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D(对象混淆。尾联是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让自己从中得到鼓舞。)
16.同:
①背景相同。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
②刻画方式相同。都运用侧面描写塑造周瑜形象:李诗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用小乔初嫁、羽扇纶巾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
异:
苏词从正面详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侧面简述点明周瑜功高盖世的英雄形象。
【解析】
李诗有“赤壁楼船扫地空……周瑜于此破曹公”,苏词有“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都把周瑜形象放在赤壁之战的背景下加以塑造;
李诗“烈火张天照云海”,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用赤壁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的景象烘托出周瑜击破曹操大军的英雄形象;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用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的年轻有为、英姿飒爽。李诗和苏词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塑造周瑜形象。
“羽扇纶巾,谈笑间”,周瑜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着。这是正面详细,描写了周瑜的外貌、神态,描写出周瑜风度翩翩、从容淡定的儒将气质;李诗用一句“周瑜于此破曹公”,那是周瑜在这里用火攻把曹操击败,简要叙述、直接突出周瑜的功绩,交代其英雄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北宋邹浩《登岳阳楼》中的“岳阳楼上望重湖,混合乾坤入太虚”,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两句一样气势磅礴,意境阔大。2)李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用“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写玉箫声悲凉呜咽,苏轼在《赤壁赋》中写箫声婉转悲戚,能够“,”。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在现代多用于地名,如杭州、苏州等;“洲”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如沙洲、三角洲。在你读过的包含“州”和“洲”的诗句中,”为前者之意,”符合后者之意。【答案】
17.(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思君不见下渝州)夕揽洲之宿莽(海客谈瀛洲/芳草萋萋鹦鹉洲/寂寞沙洲冷/在河之洲/楼船夜雪瓜洲渡)
(6分,每句1分。所选句子必须是“诗句”,句中有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华文明历经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充满生机活力,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这得益于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____A____。①在延续的数千年的文明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套注重连续、变化、关联、系统的宇宙观,②认为宇宙万物彼此依存、相互联系,并始终把宇宙看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③我们的先人认为,存在是变化的基本形式,存在就是流动和变革。④只有适时而变、与时偕行,在调整和变化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就能不断前进。⑤“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⑥这就是说在“大化流行”的襄宇内,生生不息、变化不止,充满了创新创造的活力,必定会孕育出新的事物。
进取精神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创新创造不是否定历史、推倒重来,_____b____。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和连续性是融为一体的。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一直延续不断、世代传承,并与当代实际有机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案】
18.A.进取精神源于中国人的宇宙观B.而是在尊重传统前提下的自我更新
(4分,每空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9.序号:①③④(1分)
修改:
第①句:将“在延续的数千年的文明中”改为“在数千年的文明延续中”。(1分)
第③句:将“存在是变化的基本形式”改为“变化是存在的基本形式”。(1分)
第④句:将“就”改为“才”。(1分)
(4分。指出全部序号得1分,修改病句每修改正确一句得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接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风姐、驾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20.请指出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21.文段第三段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其好处是什么?(4分)
22.文段善用动词表现人物,请从中选择两个动词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0.修辞手法:①使用了谐音双关、比喻和夸张。(1分)②“老刘”谐音“老牛”,既指刘姥姥本人,也指动物老牛;把刘姥姥比喻成老牛,暗示刘姥姥食量很大;“吃一个老母猪”用语夸张,暗示刘姥姥能吃东西。(1分)
作用:整个句子用语俚俗粗鄙,有滑稽幽默的效果,因而引得贾府中的人哈哈大笑。(2分)
(4分。指出全部修辞手法得1分,结合例子说明修辞运用得1分,整体分析作用得2分。)
21.方法:
①细节描写,描写不同人物大笑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细微不同。如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是通过语言展现的,而宝玉笑得“滚到贾母怀里”是通过动作展现的。(1分)
②点面结合,既有众人哈哈大笑的整个场面的全局描写,又有不同人物各自大笑时的详细描写。(1分)
好处:
①更形象地表现各个人物的身份、性格、气质和心理状态等;(1分)
②展现环境氛围,更加凸显人物形象,使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1分)
(4分。分点赋分。言之有理即可。)
22.示例:
①“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中的“喷”字。湘云身体健康,食欲旺盛,她已经扒饭进口,此时听到刘姥姥的话,忍不住大笑,将饭喷了出来。“喷”字展现了她开朗豪爽、率真活泼的性格特征。(2分)
②“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中的“滚”字。“滚”字写出了宝玉在贾母怀中翻转撒娇的情态,既表现了宝玉顽皮随性的性格,也反映了贾府中最高权位者贾母对宝玉的宠爱。(2分)
(4分。分点赋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孟子·公孙丑》:“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其意为“行仁之人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而后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要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中庸》:“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其意为“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