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季丨“试”已毕,情长久!
2023年高考期间,呼伦贝尔市13370名考生读秒冲刺。
13370,不仅是考生人数的数字,这个数字背后是大于13370的陪伴、祝福和守护,是大于13370的爱与奉献,是大于13370的属于这一代青年人的成长故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人的关爱是学子信心的源泉。考场外,考生的家人们或匆匆离开,放手让孩子们去闯去拼;或翘首等待,用默默的陪伴表达深沉的爱。作为家长,有的人希望孩子把握机遇、奋力一搏;有的人对学业的压力和考试中的变数感同身受;有的人通过高考走向了广阔的舞台,拥有了美好的生活,他们更理解不断学习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意义。他们曾经也是这如花一般的年纪,也曾是校园中怀揣梦想的学子,如今,他们把接力棒传给了向阳而生的新一代。
随着考生们步入考场,家长们依旧留在校门外,久久不肯离去,翘首以盼,静候考生。家长们纷纷表示,会全程站在考场外守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本报记者赛汉摄
6月7日上午11:35分,对于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三中学高三二班的考生夏澜城来说,应该是最为幸福的时刻。她刚一出考场,就被前来迎接的家人团团围住,家人们微笑着跟她打招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夏澜城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无法亲自来鄂温克族自治旗陪考,于是委托亲人为其送上他们精心准备的向日葵花束表达祝愿。让人感动的是,夏澜城的姑姑、婶婶、哥哥和妹妹都来到考场外为其加油。本报记者张宪红摄
又是一年高考时,在海拉尔第二中学记者发现,红色的服装是考场外最显眼的颜色。“平时我不穿旗袍,但孩子高考,我想着要讨个彩头,反正要穿,不如穿红色的,寓意旗开得胜,鸿运当头!孩子出来找我时看着也比较显眼。”家长梁女士笑着说。本报记者赛汉摄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
目送是真挚的祝福,老师的叮咛是坚定的动力。每个人一生中也许只经历一次高考,但高中老师要经历很多次,三年又三年,每年的高考一样也不一样。熟悉的校园,相似的课堂,一本本习题集,一轮轮模拟测试……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迎接青涩的高一新生,见证他们三年的逐渐成长。于教师而言,分数与成绩并不是唯一追求,与此相比更加重要的是以教育人、以德树人、以智启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中学考点外,一个领着孩子送考的身影进入了记者的视线。通过交谈,记者得知,这位带着肺炎刚好的儿子来陪考的女士,是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三中学高三二班的教师张慧慧。张老师说,为了让学生们安心考试,提前熟悉考场环境,鄂温克族自治旗第三中学于6月5日就组织了6位教师、48位家长陪同69名考生来到考场附近待考。此次陪同学生考试,她特意给儿子买了一件黄色衣服穿在身上,祝愿她的学生们考试顺利、“走向辉煌”。本报记者张宪红摄
海拉尔第二中学的高三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身穿红色衣服,早早站在校门口等候考生,为学子们护航。一个拥抱,传递信心与力量;一句叮嘱,祝福学子全力以赴,不负梦想……考点外,老师们与考生拥抱加油,为考生鼓劲。一身红衣,预祝学生们高考第一天取得“开门红”。本报记者赛汉摄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
守护是无声的诺言,“好心人”的帮助是温暖的曙光。考场外,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肩负着各自的职责使命,守护着这场人才大考平稳、有序、顺利进行。雨中头顶突然出现的一把伞,紧张时手边递过来的一瓶水,结束考试后如释重负的鲜花祝福……他们从社会各界汇聚于此,提供无偿有爱的服务和帮助,让这些还未真正走出校园的考生们感受到四面八方的善意和关怀。
在海拉尔第二中学考点外,海拉尔区声鼎文化传媒工作室的赵女士手捧长青松枝花束,寓意“放轻松”,祝愿学弟学妹们放平心态、轻轻松松、考试顺利。本报记者赛汉摄
开考第一天,在海拉尔第一中学参加高考的一名考生惊觉自己的身份证不见了,十分着急。考点外的执勤民警见状,立即上前询问情况,了解事件原委后,执勤民警高寒立刻为该考生提供帮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警用摩托一路开启警灯赶到最近的向华派出所,通过高考办证“绿色通道”,顺利拿到了临时身份证明。随后,执勤民警又迅速原路返回,一路上不断安慰考生,将其送回考点。8点12分,考生表达谢意后如愿进入考场。杜家铭摄
在海拉尔第一中学校门口,邮政储蓄银行草市街支行的宿先生自发为参加高考的考生临时搭建志愿服务站,为考生及家长提供休息场所以及矿泉水等物品。准备过程中,宿先生遇到了一位将身份证遗忘在家的考生,幸运的是,距离开考时间比较充裕。考生联系家长后情绪有些焦虑,宿先生为了缓解开考前考生的紧张和不安,急忙过去安抚,并让考生到自己的车上休息,等待家人将身份证送来。其间,宿先生轻声安慰考生:“没事,好事多磨,保持冷静沉着,肯定能发挥得如鱼得水!”本报见习记者贾晓莹摄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青年人的勇敢是可期的未来。高考是对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虽然始终有亲友师长相伴,但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却只有自己。每一个选项、每一次落笔,不知不觉中已学会如何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三天的考试仿佛漫长的告别,与朋友、与父母、与家乡、与懵懂的自己;三天的考试又是迅速的开始,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接踵而来,高考从不是人生一“战”,而是人生一“站”,呼伦贝尔的青年们向远方奔跑,远方的青年们也向呼伦贝尔奔赴而来。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振翅的雏鹰们啊,请你们不要忘记时刻牵挂你的家人,不要忘记求学路上的恩师,不要忘记推心置腹的朋友,不要忘记你曾经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满载着这些不能忘却的回忆,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