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派到石门县蒙泉镇磐石完小。这里教师多、宿舍少,为了满足新调来的老师居住需求,学校在附近租下了民房,离学校有一段距离,上下班不太方便。
不过,这时的我不像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么慌了,因为我知道,乡村教师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正在全县大力推进,校外租房是暂时的。
岳阳市岳阳楼区金湖小区整体改造完工后焕然一新。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郭立亮摄
果然,仅仅过了一个学期,我再次搬到了新建成的教师保租房,新房像个小公寓一样,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卫生间里还有浴霸、热水器,冬天洗澡也不怕冷。
现在,我已经结婚了,定居常德,有了自己的小家。不过,教师保租房仍然是我工作日的温馨小窝,是我第二个“家”,让我坚守乡村教师岗位,更有信心和底气。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刘奕楠通讯员苗润青整理)自来水管接到家,日子越来越甘甜
讲述人:李慎雨武冈市荆竹铺镇桐木村村民,49岁
在人们的印象中,湖南不缺水。但我们村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季节性缺水,枯水期用水尤为紧张,限时限量供水情况常有发生。
小时候,我常常挑着水桶跟在大人后面到处找水源,有时要从离家几里地远的地方挑水喝。那时候,我们饮水一靠天、二靠地。靠天上下雨蓄水,打井抽地下水。
水缸是我们村每家的“标配”,用来接雨水、储存多余的水。为了“解渴”,我们经常自发组团打井,抽取地下水。桐木村几百户人家的村子,已打了上百口大大小小的井,有的已抽不出水,废弃了。
近20年来,政府对我们喝水的事情越来越上心,我们喝的水也变得越来越甘甜。
后来,政府搞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我们村接入了邻近乡镇水浸坪乡水浸坪水厂的供水管网。水浸坪水厂水源来自附近的小型水库曹岭水库,是一个日供水能力1000吨的小水厂。
但喝水仍要看天,只要10天不下雨,水库蓄水不足,水管里就放不出水了。
2022年,武冈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延伸到了我们村。通水当天,清澈甘甜的自来水从水管里喷涌而出,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我带头放起了鞭炮。
去年,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提质改造后,接入了日供水能力达万吨的武冈市高原水厂,同时管网还与可蓄水1700万立方米的东风水库连通,水源稳定充足。去年,村里的自来水稳定供应后,我抡起锄头将家里的水缸砸了。
如今的我,天天有好水煮好茶,日子惬意得很。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奉永成通讯员梁珏整理)无障碍改造,帮我告别“板凳人生”
讲述人:向民志泸溪县潭溪镇小陂流村村民,53岁
因为先天性双下肢残疾,我从小靠板凳“行走”。去年,经过家庭无障碍改造,我出入可以靠电动轮椅,终于告别“板凳人生”啦。
从小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像其他小伙伴那样到处玩耍,书是我最好的伙伴。爱读书的习惯一直坚持到成年。2016年,我开办了一间名为“明志”的书屋,将自己的全部藏书、包括父亲的藏书都放到了书屋,希望为山村孩子点亮求知的灯。
我所在村庄,山连着山,道路崎岖不平。我的住所与“明志书屋”虽然前庭连着后院,但因为有坡度,轮椅根本无法通行,出行还是必须依靠板凳行走。常年如此,我早已习惯,但遇到下雨天,要挪动板凳就无法撑伞,往往很狼狈。以前,有父亲照顾衣食起居,倒也没有感觉到太困难。2018年父亲离世,我只能自己照顾自己。看着屋檐底下支起的烧柴的铁灶,我默默叹气,做一顿饭对我来说,太艰难了。
我的状况得到了湘西州残联、泸溪县残联的关注。2023年,我成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象。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无障碍改造,5月动工,9月完工,为我解决了出行难、做饭难两大难题。
房前新增了3个坡道,连接起了住所和两栋“明志书屋”,其中一条5米多长。刚开始这个坡道没这么长,工作人员看到电动轮椅还是无法“爬”上去,于是又返工加长,降低坡度。还有一间量身打造的厨房,柴火灶升级成煤气灶,0.7米高的低位台面,正适合我,洗菜、切菜、炒菜都很顺手,这下做饭不愁了!
现在,我每天操控州残联特地为我配的电动轮椅出行,解放双手,爬坡不费力,感觉日子就跟着轮椅一样,得心应手!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沙兆华整理)就读芙蓉学校,我的理想从打工变成了考大学
今年下半年我就要读初中了,很舍不得我的学校,初中我还想继续留在这里读。
我的家在中方县铁坡镇,那里被大山包围,上学要走很远的山路,天不亮就要起来。学校很简陋,就是几间教室,课桌也破破烂烂。
2020年,我随父母易地搬迁到中方县城,9月份转入芙蓉学校,一所专门招收农村困难学生的学校。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新落成的沙洲芙蓉学校(文明瑶族乡中心小学)迎来报到的新生。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郭立亮摄
第一次走进这个学校,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里与我之前就读的学校简直是天壤之别,我从来不知道教室可以这样宽敞明亮,也不知道学校里除了教室,还会有机器人室、电脑室、实验室、钢琴室,更没有看见过塑胶跑道、足球场。我心里想,这个学校可太“豪华”了,我太幸运了!
转学之前,我的理想是和表哥一样,初中毕业就到外面打工,一个月有几千块钱工资,下班后可以玩手机、玩电脑。
转到芙蓉学校后,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我就被迷住了,它竟然可以跳舞,太奇妙了,更奇妙的是,可以通过编程让机器人“听我的话”,太高级了!跟这个相比,单纯玩手机刷短视频什么的简直弱爆了。从此,机器人把我带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我迷上了编程,加入了学校机器人社团,现在能编写出一连串的字符操作机器人了。
在去年学校举行的学生科技节作品展览上,我自己编程,表演了机器人操作,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阵阵掌声。班主任粟老师鼓励我说,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在机器人领域前途无量。老师的话给了我动力,我也改变了理想,不去打工了,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在自己喜欢的机器人领域做出点成绩来。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张春祥通讯员毛洪进整理)感谢“两癌”检查,让我捡回一条命
讲述人:李洁霜株洲醴陵市浦口镇花椒村村民、醴陵市九八公益协会负责人,56岁
去年5月,醴陵市妇联通知我,带领一起做公益的姐妹去做“两癌”免费检查。知道这个惠民举措已经有几年了,但我坚信自己身体好着呢,就一直没去过。那天也凑巧,想着既然是我领队,那我也带个好头,检查一下。
检查之后不久,妇幼保健院发短信让我再去复查一遍,我没当一回事。没过多久又来了电话催我去复查。为了打消心头疑虑,我去株洲市里的大医院检查。
结果查出来是宫颈高度病变,有癌变可能。晴天一声霹雳,我一下子慌了神。
前几年我们这儿有人也查出病变,采取保守治疗,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拖到最后变癌症了。所以当医生建议我做切除手术时,我拿定主意,一定手术根治。手术很顺利,出院后经过慢慢调养,身体也在恢复中。
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那天妇联通知做检查,想都不敢想现在身体发展到啥情况。其实,很多人跟我一样,坏事没落到自己头上就不上心,要感谢妇联搞的“两癌”检查这个项目,让我捡回一条命。
我的儿子张运曾是云南芒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2013年下班途中与盗窃嫌疑人搏斗,身中8刀,不幸牺牲。曾经我以为自己挺不过去。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下,通过做公益,我从丧子之痛中走了出来。
现在,我作为“两癌”免费检查的受益者,将生命健康看得更为重要。平时,我为资助的孩子普及生理健康知识,带她们接种HpV疫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要提高意识,早检查早放心,早治疗早痊愈。
我跟患癌的姐妹们说,厄运来了,也要勇敢面对,更何况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黄欣然整理)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