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一中学网 > 资兴市 > 正文

9道高考作文题背后的教育风向标!

日期:2024/1/27 21:52:02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1-06-08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4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分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7日,1078万名学生迎来高考。如往常一样,高考语文作文题备受瞩目。

今年的作文命题有哪些特点?透露出怎样的教育“风向标”?“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位权威教育专家进行解读。

主题:突出党史内容、强调全面发展、继承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紧扣时代主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传递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

高考作文命题往往是时代声音的回响。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站在特殊的时间节点思考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成为突出主题。

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北京作文“论生逢其时”引导考生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天津作文“纪念日”以富有意义的时间点为切口,让考生体味岁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贵,激扬奋斗精神。

全面发展是另一个重点。新高考Ⅰ卷作文立足“体育之效”,启发考生思考体育“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价值;北京卷“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也体现出全面育人的教育导向。

在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考点,首场科目考试结束后考生走出考场。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此外,今年的高考作文还体现了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如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考生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以漫画形式和双关内容引导考生“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此外,上海卷的“时间的沉淀”、浙江卷的“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求考生结合题目进行思维腾越和延展,从内心中凝聚力量,在思辨中形成观点。

考查重点:时代关切、思辨能力、知识积累、灵活运用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认为,语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引导考生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彬福认为,今年高考恰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何认识国家走过的道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坚定的信念,承载担当与责任,是考生需认真思考和深刻认识的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表示,“可为与有为”与“论生逢其时”的题目,明确提出青年在关键历史节点的责任担当,将重大命题、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相关联,引导青年人在宏大历史背景下思考人生规划。

多位专家提出,高考作文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为强调基本的逻辑与说理、论述能力,要求考生看待事物有联系发展的眼光。

6月7日,在湖南省资兴市立中学考点,考生准备进入考场。新华社发(李科摄)

今年的新高考I卷作文“体育之效,强弱之变”,注重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浙江作文“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以多维视角引导考生在多重、多种关系中确立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今年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Ⅱ卷以及浙江、天津、上海卷,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辨和表达空间,体现出对人生价值、事物发展的哲学思考。

此外,今年的命题也体现出对知识积累、灵活运用能力的高度重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认为,高考作文题目强调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特别突出语境的作用,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思考,在复杂情况下得到新的结论,这是我们希望实现的教育目标。”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认为,考场作文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向外辐射,展示思想。作文备考要用“文题思维观”突破“文题常识观”;用“感悟生活法”取代“死背素材法”;用“完整创造论”更新“空想创造论”。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既高度符合题意,又具有一定新意的优秀作文。

透露哪些未来教育趋势?

多位教育专家表示,观察近年作文命题的变化与考查重点,可以看出语文教育的重要趋势——

直面现实关切。

高考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张彬福认为,近年来高考作文题更加直面现实关切,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火热的时代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包括“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新时代新青年”等,都体现出了一以贯之的教育追求目标。把握时代脉动、关注社会时事的考生,才有可能获得优异成绩。

反对套路文章。

从形式来看,高考作文题经历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等变化。专家认为,这体现出命题空间的不断扩展,同时也是对“套路文”“宿构文”的限制。

专家表示,滥用排比“三板斧”、雷同事件、空言泛语,此类模板式作文往往并不可取。北京教科院语文特级教师连中国认为,情感丰沛、思考独特的高分作文,源于作者丰富的内心空间、真实的生命体验。

6月7日,在沈阳市第七中学考点,家长们为孩子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注重文化浸润。

不少人注意到,以古观今、传统文化的主题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频繁出现,如今年全国乙卷“‘弓矢的’的智慧启示”等,试题取材古代文化典籍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发挥了重要作用。语文试题取材古代文化典籍,旨在让考生体味、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经典的独特魅力。

全面提升素养。

专家认为,近年来考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如今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熊丙奇认为,我国正在推进的高考命题改革,要求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专家普遍认为,高考作文透露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重点,更长远地来看,语文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人文素养的积累,孕育于对阅读与思考的热爱,需要长期的浸润。

记者:舒静、胡浩、宋佳、赵琬微

catalogs:115814;contentid:7664326;publishdate:2021-06-08;author:贺婷;file:1623108231282-f81a4941-9f8d-4a2c-bc11-7318efe8a398;source:29;from:新华视点;timestamp:2021-06-08

07:23:44;

[责任编辑:]阅读剩余全文()为你推荐爸爸妈妈,春运加油”17岁的张淑淇带着7岁的弟弟张晋,和即将登上列车的爸爸妈妈告别,张飞和唐乐看着孩子们,眼神中流露出不舍和牵挂。”17岁的张淑淇带着7岁的弟弟张晋,和即将登上列车的爸爸妈妈告别,张飞和唐乐看着孩子们,眼神中流露出不舍和牵挂。27日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亮灯这是1月26日晚在四川省自贡市中华彩灯大世界拍摄的彩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这是1月26日晚在四川省自贡市中华彩灯大世界拍摄的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入口处(无人机照片)。27日秦始皇帝陵1号陪葬墓取得重大考古收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图为墓中出土小件器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图为陪葬坑p2出土彩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图为陪葬坑p3出土六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图为墓中出土金带钩。27日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44名失联人员全部找到均已遇难记者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获悉,截至1月25日20时4分,44名失联人员已全部搜救出来,均无生命体征。26日新疆乌什:安置点里的爱心生日会当日,一场爱心生日会在新疆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尤喀克亚曼苏村一处安置点举办,孩子们的笑容让安置点里暖意融融。当日,一场爱心生日会在新疆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尤喀克亚曼苏村一处安置点举办,孩子们的笑容让安置点里暖意融融。26日列车上的联欢会温暖春运回家路1月25日,在抚远开往哈尔滨的K7066次列车上,列车工作人员在活动后与旅客合影留念。春运来临,国铁哈尔滨局牡丹江客运段抽调文艺骨干组成春运文艺服务演出小分队,在列车上举行“温暖春运回家路”为主题的联欢慰问活动,让旅客度过温馨快乐的旅程。26日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救援继续推进1月24日,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二局昆明队中队长熊丹(中)在救援现场的便携式边坡雷达与轨道式边坡雷达阵地工作。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目前,相关部门已紧急调拨帐篷222顶、棉大衣1350件、棉被700床、折叠床200张、床垫200床、床上用品200套、博爱家庭箱300个,相关生活物资保障充足。25日新疆乌什:地震受灾群众生活需求有保障1月24日,工作人员在乌什县一处安置点搭建应急救灾帐篷(无人机照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发布通报,截至23日20时许,此次地震已造成3人遇难、5人受伤,转移安置12426人。25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成都投运当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四川省成都市投运,将面向各种机型,提供从飞机停放、存储到维修、升级、改装、拆解、回收以及拆解后的二手可用航材分销服务。据了解,此次投运的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国际空港经济区内,紧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规划总占地面积71.7万平方米,规划停放125架飞机。25日新疆乌什:转移安置1月23日,在新疆阿合奇县,救护车将应急避难处一名身体不适的居民转移到医院进行检查救治。地震发生后,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拨棉帐篷、棉大衣(防寒服)、棉被、棉褥、折叠床、取暖炉等共计2.2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援新疆做好抗震救灾和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保障工作。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