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各种举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ChinaDailyHomepage
中文网首页
时政
资讯
C财经
生活
视频
专栏
双语
原创
观天下
登录
注册
时政频道
要闻
移动新媒体
站内搜索
站内搜索
ChinaDailyHomepage
中文网首页
时政
资讯
C财经
生活
视频
专栏
双语
漫画
原创
观天下
时政频道
要闻
大山深处同沐暖阳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3-1513:10
到
到微信
关闭
依托东西协作,与广东惠州百所学校互派教师交流学习;通过“校校结对”,对县城、乡镇中学进行送教帮扶……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各种举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春季学期来临,巫伟杨再次从广东来到贵州。
在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帮扶后,这名来自广东省惠东县吉隆中学的历史教师,选择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第五中学再续一个学期。“除了教知识,还想为大山里的孩子播下梦想的种子。”巫伟杨说。
近年来,黔西南州深入实施“教育立州”,依托东西部协作,与广东省惠州市122所学校进行结对帮扶,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在州内,发挥名校优势,通过“校校结对”,对县城、乡镇中学进行送教帮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
引进来,创新教学模式
开学第一节历史课,巫伟杨带学生们了解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此前与七年级另外两名历史教师的集体备课上,巫伟杨提出自己的观点,既要讲清史实,又要讲明利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是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之一。
经过讨论,巫伟杨和备课组将两首对大运河持不同观点的古诗放入导学案中,供学生讨论。
“导学案会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做好预习,课堂上以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为主。”以导学案统领课堂,是巫伟杨从吉隆中学带过来的教学模式。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合作探究、随堂测验、总结反思等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目标,通过课前自学、课上讨论、课后练习来掌握知识点。“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巫伟杨说。
望谟五中是寄宿制学校,教师和学生同吃同住,巫伟杨便多了许多在课外和学生交流的机会。
“老师,广东的大城市是什么样的?”“广东为什么简称粤?”……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巫伟杨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班上有个叫罗尚的男孩,身手矫健,能连续做好几个后空翻,布依歌也唱得好听。“你以后可以练体育,也可以练跳舞,练好了一样有前途。”巫伟杨不断鼓励这个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小男孩。在巫伟杨看来,带来新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他此次贵州支教行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飞得更远。”
走出去,开阔教师眼界
和巫伟杨一样,在1200多公里外的惠东县吉隆中学,来自望谟五中的语文教师张仕业也开启了新学期的教学。
对于这名从教不到3年的年轻教师来说,如何驾驭开放式课堂一直困扰着他。来到吉隆中学后,他请教了学校指派的“一带一”指导教师——语文组组长车伟达。
“首先你要充分相信学生,同时课前要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应对方案,还要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车伟达的指导给了张仕业信心,之后他便逐渐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经过去年秋季学期的学习,张仕业逐渐摸索出一些语文教育的新“门道”。在吉隆中学,每个学生都有摘抄本,用来摘抄好词好句和归纳文章主旨,教师会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我们望谟五中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摘抄本,语文教学比较常规。”张仕业说。重视书法训练是吉隆中学的另一特色。“每周二下午,老师会指导学生们练半个小时的书法。”张仕业又想起他在望谟五中的学生,“这边学生写字比望谟五中的学生好看很多。”
让张仕业印象最深的是吉隆中学的课题研究。“由名师牵头,针对本校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以公开课的形式给全校教师。”张仕业认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有这样的课题研究作为支撑。
近几年,望谟县按照“高中聚集、初中进城、小学留镇”的思路,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望谟县第五中学就是由6所乡镇中学整合建立起来的新中学。张仕业坦言,这样的整合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到广东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眼界的开阔,能够看到差距,也找准了努力的方向。”
“我们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跟岗学习,结对帮扶,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升,学校在学生管理和教师考核方面也有了更多经验。”望谟五中校长陈龙说。
据了解,依托“东西部教育协作框架协议”,2021年,黔西南州选派75名教师到惠州跟岗研修,惠州市选派80名教师前来进行教学帮扶,东西部教育协作在黔西南州扎实推进。
重帮扶,推进教育公平
“英语作文对县城学生来说是短板,如何提高?”“完形填空应该怎么讲?”
每次到册亨县民族中学办讲座,兴义市第一中学的英语教师张冲总会被问到这些具体的问题。作为贵州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兴义一中对口帮扶了册亨县的两所高中。“我们定期开展送教帮扶,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张冲介绍,送教时会带着所有学科的老师一起去。“有时候我们要走了,还有老师追过来,问能不能把教案发给他们。”张冲说。
兴义一中还针对教育比较薄弱的县开设兴册班、册望班、普晴班等,让这些地方的学生也能共享兴义一中的教育资源。
2018年起开设的兴册班还选调当地9名教师到兴义一中带班跟岗学习。册亨县民族中学的语文教师黄成娇2020年秋季学期来到兴义一中担任兴册班的班主任。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上公开课、听课等方式,黄成娇的专业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我们已为册亨县培养了27名教师,他们回去以后很多都成了本校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兴义一中组织人事科科长王必盛介绍。
黔西南州通过“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强校带弱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等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不断推进教育公平。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