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一中学网 >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 正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教育人才引领学子前行之路

日期:2024/1/30 10:02:47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12-26

抓今天云南的教育,就是抓云南未来的发展。云南129个县内,仅义务教育阶段就有近万所学校。这些学校是实现云南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单位,也是解答云南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等核心问题的关键。即日起,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云南省16个州(市)级学习平台推出“聚焦云南县域教育”系列策划,展现一批县域内的特色学校,了解它们在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努力与成果……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澜沧一中”)创建于1951年3月,分为南校区(初中部)和北校区(高中部)两个校区。学校2022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学校,2023年8月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是普洱市在澜沧县打造的“一县一名校”。学校现有教学班88个,在校学生4688人,教职工307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290人,“组团式”帮扶教师11人,交流轮岗教师6人。

澜沧一中校门

今年12月4日,来自上海市敬业中学的思政课高级教师陆俊杰坐在电脑前,“在线”为澜沧一中的学生上了一节节奏张弛有度、内容翔实丰富的思政课。

“课堂上,陆老师利用思维引导模式,让我们去自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他还会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拓展新的知识,组织创新活动,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在陆老师带领下,我对政治这一学科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澜沧一中学生唐俊怡说。

陆俊杰也是中央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澜沧一中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回忆这一年来的教学经历,陆俊杰老师有感而发:“我们会通过两地联系的方式,让澜沧的孩子和上海的孩子共上一节课。同时,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更多地注重题目背后的思维逻辑架构,更加注重这种能力素质培养。一年来,我觉得大家的学习思维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线上课堂

像这样的连线课堂在澜沧一中并不少见。一年来,帮扶团队的教师组织了不少充满巧思的课程,这些课程跨越山海,连线名校,让远隔千里的两地学子能够通过互联网接轨上海的教学方式,让大山的孩子有了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

自教育帮扶开展以来,澜沧一中帮扶团队全力抓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结合新版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推出,聚焦“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促进课堂教学向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转变,促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全方位走向深入。此外,帮扶团队还聚焦学生生涯规划,协助澜沧一中构建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合理选科,提升学生自我规划意识及生涯决策能力。

课堂

帮扶团队不仅把上海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到澜沧,还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学校会定期举办论坛研讨,组织教学骨干赴两地两校听课讲学,在线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并通过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组建“红色思政青年师生宣讲联团”、举办新青年“智慧沙龙”、师徒带教等方式帮助澜沧一中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与教育管理水平,发挥好组团式帮扶、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辐射一个地区的作用。

“在帮扶团队的支持下,澜沧一中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在近期参加的2023年度市、县级教学竞赛中,代表学校参赛的青年教师2人斩获市级一等奖,24人获县级一等奖。”澜沧一中党委副书记李砚彬欣慰地说。

学校教学楼和球场

在教学改革方面,全校教师围绕“减负增效”教学主线,确立“创建逐梦课堂&促进能动学习”为学校中长期教学研究实践主题,展开“靶向”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与教师共同组成“班级共同体”,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促进班级成员全面成长,促进人文德育改革;“3+1+2”新高考改革选课走班、课程建设平稳有序推进,为县域其他高中新高考改革实施提供了有益做法和经验,具有一定的辐射效应。

建校以来,澜沧一中始终秉行“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的教风;“勤学睿思、思则必学”的学风,为边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先后获评“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平安校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诸多荣誉。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