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一中学网 > 大武口区 > 正文

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四十)

日期:2024/1/31 7:08:38 浏览:

(来源:石嘴山档案)

原标题:档案中的石嘴山系列小故事(四十)——大武口办学历程新时代教育辉煌④

在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2000年,大武口区以深化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石嘴山市率先实行校长聘任制,并不断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办法,完善校长负责制。2004年,在区属中小学全面开展教师全员聘用工作,并实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将教师工资总额中的部分工资“统筹”出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业绩成果等进行量化考核,核定每位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教师工资的二次分配,从而建立起“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和“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

作为首批课改试验区,2002年,大武口区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启动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实验学校27所,实验教师485名,9240名学生使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小学积极探索发展性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本着“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原则,建立了“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断进步的新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做法,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和谐发展。同时,各学校还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家长资源优势,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国防教育”、“篆刻”等一批广大师生喜爱的校本课程日趋成熟。

区划调整后,大武口区基础教育呈现出“三元结构”态势,给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和问题。为了促进市区与周边学校共同发展,2004年,大武口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周边地区教师交流互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积极引导和鼓励市区各学校优秀教师到周边学校进行支教,周边学校教师到市区学校学习提高,使不同学校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此促进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周边地区教育差距。2008年3月,大武口区全面启动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坚持把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教育工作的总抓手,按照“城乡一体化、教育要先行”的工作要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制定出台了《大武口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大武口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力争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实施城乡联校行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将原来由隆湖开发区管理的6所农村学校全部移交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打破了引发城乡教育差距存在的制度壁垒。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城乡联校行动计划、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市区标准化学校在硬件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将市区标准化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捆绑结对,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把薄弱学校纳入到优质学校的管理体系之下,用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来影响和带动农村学校的发展。

实施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提升办学水平。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优化师资队伍。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在隆湖开发区中小学选拔推荐了100名青年教师作为自治区级、市级、大武口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组织开展了师德建设、新课程实施、校本研训等专题培训,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充分发挥现有人才资源优势,组建了大武口区“名师库”,通过建立“名师周”会诊制度,定期组织“名师服务团”到农村学校进行业务指导,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农村学校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立城乡教师轮岗制度,缓解农村师资短缺矛盾。制定出台了《大武口区中小学教师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和《大武口区中小学教师轮岗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区中小学推行教师轮岗制度,市区和农村学校互派教师、中层干部和副校长轮岗任教。同时,通过内部调整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37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问题。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