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年级学生干部和团干部集体合影(第三排右一为王焰新)。受访者供图
王焰新院士给博士生授予学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供图
王焰新院士在元旦跨年夜与学生一起包饺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供图
王焰新院士团队在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供图
1989年,王焰新在湖北龙角山矿野外实习。受访者供图
2020年,王焰新院士在山西省天镇县高温地热资源勘查工程现场查看岩芯。受访者供图
中国青年报对全国478所高校1009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超七成受访大学生困惑如何找准人生方向,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院士的大学时代在当下有借鉴意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期独家专访王焰新院士、赵鹏大院士、樊明武院士等人,陆续刊发,希望他们的选择、经历和建议可以给当前的大学生一些启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曾经从国内“名牌大学”考研到“名气没那么响亮”的武汉地质学院,是“学历降级”吗?有大学生提问,“现在的科研条件比过去更好了,为什么创新却更难了?”他会怎样回答?部分00后经常说自己焦虑,甚至有的人一遇到困难就“躺平”,一遇到挫折就“摆烂”,这个问题有解吗?
______________
“校长也是需要激励的,对我来说,最大的激励来自学生。”曾获国际水文地质学界多项权威大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最珍视的却是一项“青年学生给予的荣誉”。
在他的办公室里,一个8年前的奖杯被摆在了书架的中心位置——这是2015年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推选活动中,完全由在校大学生“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荣誉,当年全国仅48位大学校长获奖。
王焰新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无论当院士还是做校长,我首先是一名大学教师”。
走在校园里,王焰新总会跟来往的学生打声招呼,也有学生主动停下来,跟校长聊聊学习生活近况;邮箱里的每一封邮件,王焰新总是亲自查看,有问必答,自己一时无法解决的,则尽快转交给相关职能部门,叮嘱落实到位;在校团委组织的一次调查中,他还被评为学生眼中“最儒雅”“最萌”的校长……
常年身处大学校园,王焰新熟知今天的青年学生常常面临许多“小郁闷”。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他坦言,自己也曾遇到和如今年轻人一样的困惑与迷茫。他寄语当今大学生,首要任务应当是价值观和品行的塑造,养成热爱祖国、关怀人类的“大胸怀”,就不会纠结眼前的“小郁闷”。
中学时喜好文学擅长外语,一度纠结学文还是学理
王焰新祖籍山西原平,父母均在地勘单位工作。由于父母需要随单位的勘探区域不断搬迁,1963年,王焰新出生在湖北宜昌,后来又随父母来到孝感,并在孝感读完中小学。
苏联文学是王焰新年少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这些富有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的文学作品,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也在无形中加深了他对文学的兴趣。
1978年,王焰新在孝感二中(现孝昌一中)读高中。
当时,英语在高考总成绩中只算30分,由于分值低、占比小,学起来难度又大,不少同学选择直接放弃英语学习,“主攻”数学、物理、化学等分值较高的科目。
王焰新却“另辟蹊径”,他在中学时期便萌生了“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已经恢复了高考,学好英语可以帮助自己走出国门,“至少能看懂国外的书籍和文献”。因此,王焰新不仅没有随大流放弃外语,反而更认真地学了起来。高考时,他的外语考了24分(满分30分),在孝感市名列前茅。
由于从小的文学积淀,王焰新对文科很感兴趣。甚至在高中文理分流时,到底学理科还是学文科,一度成为困扰他许久的问题。
当时,社会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王焰新最终选择了理科,但他也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爱好。
1980年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由于数理化成绩突出,王焰新一心想学物理专业,并在志愿表上写下:第一志愿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志愿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志愿天津大学……志愿表中一个地质专业都没报,也没出现“南京大学”的字样。
几个月后录取消息传来,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南京大学地质学系,王焰新一时间想不通,周围人也不看好“冷门”的地质专业。
那时,社会上的“时髦”专业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类专业,人们普遍认为,地质学专业人员要常年忍受风吹日晒和野外艰苦工作。父母虽然在地勘单位上班,但是从事行政工作。王焰新对地质专业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四处奔波,是个非常艰苦的专业”。
中学时期全校、全市的“尖子生”却被分配到“冷门”专业,这对王焰新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考虑到填报志愿时表态“服从分配”,他还是硬着头皮来到南京大学报到。
后来才知道,由于第一志愿上海交通大学的专业名额已满,恰好南京大学地质学专业在湖北考区空出一个招生名额,王焰新便被直接调档、分配过去了。那年,南京大学在全国录取的新生仅700余人,在湖北省录取的新生更是寥寥无几。
刚入学时,王焰新曾多次提出转专业申请,一方面是他仍对物理、化学等“热门”专业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高考分数不比这些专业同学的低。然而,他的转专业申请迟迟没有被批准。到了大二大三,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王焰新却慢慢发现了地质专业的魅力,逐渐坚定了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决心。
大学时期的扎实学习为科研人生写下注脚
南京大学的地质学系溯源于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时期的地学系,历史悠久,大师云集,先后走出30余位两院院士。1921年,竺可桢出任东南大学地学系系主任,创办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地学系。王焰新入学时,著名矿床地质学家徐克勤担任南京大学地质学系主任。
40多年过去了,本科时期学过的《矿物学》《岩石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依然让王焰新记忆犹新。
王焰新的本科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是地下水动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朱学愚教授,他不仅给本科生上课,还带领同学野外实习,手把手传授野外地质工作的实操技能。著名岩石学家孙鼐教授当时已是古稀之年,即使坐在讲台上,也要坚持为同学们讲完一个学期的课程,声音坚定有力。著名水文地质学家肖楠森教授因在缺水的草原牧区成功找到优质地下水源而被牧民尊称为“找水活佛”,社会合作科研任务十分繁重,却亲自编写教材并为王焰新所在班级全程讲授《新构造分析及其在地下水勘察中的应用》,授课内容不仅理论和方法系统、先进,而且配以大量来自地下水找水实践一线的鲜活案例。此外,南京大学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科水平也给王焰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综合型大学《高等数学》课程根据专业性质和难度不同分为三档:第一档面向数学专业,难度最大;第二档面向物理专业,难度仅次于数学专业的要求;第三档面向化学专业,难度较低。王焰新所学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高等数学》课程难度等级与物理专业持平,仅次于数学系。
《高等数学》由数学系老师讲授,《数学物理方程》则由物理系老师讲授。这些老师讲课水平高、难度大、基础扎实,让王焰新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由于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突出,他两个年度被评为南京大学“三好学生”。他常常和身边的同学打趣道:“虽然我没去成物理系,但学了和物理系一样的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程,也算是圆梦了。”
专业学习之外,王焰新也没放弃对文学和外语的喜爱。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丰富,除了年少时期就读过的苏联文学,美国文学、法国文学也成为他课余时间的陪伴。其中,由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撰写的《居里夫人传》对王焰新影响很大。
这本英文原版的《居里夫人传》,刚开始他只是将其作为学习英语的课外读物,可读得越深,越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书中,艾芙·居里对其母亲的刻画生动有趣,既有作为一名普通女性的喜怒哀乐,也有一位世界知名科学家独到的经历与思考,一个“活生生的人”全然呈现在面前。没过多久,王焰新便一口气读完了这本英文传记。
参加工作后,王焰新特意找来中文版,重读《居里夫人传》。他曾这样概括两次阅读此书的感悟,“初读居里夫人,看到一位女科学家的人格魅力;重逢居里夫人,看到跨越时空的科学精神”。他认为,当下的科研工作者十分需要学习居里夫人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平实简朴的生活作风和伟大的人性光辉,“如果居里夫人的精神在现在的科学家身上有一点点存留,国家都会面临光明的未来”。
大二那年,外语成绩突出的王焰新还参加了全校理科英语竞赛,一举拿下亚军。
此外,他还选修俄语作为第二外语。俄语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再加上学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