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6-27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义务教育法》《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江西省2024年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规定》(赣教考字〔2024〕10号)、《江西省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实施方案》(赣教基字〔2024〕12号)和《九江市2024年中小学招生实施意见》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我区2024年中小学招生工作制定如下意见:
一、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等七部门《义务教育入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赣教办字〔2024〕4号)要求,2024年起,濂溪区按照九江市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九江义务教育智慧入学数字平台”(以下简称“入学平台”),通过赣服通“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入学平台”进行义务教育入学信息采集及学位安排。
入学信息采集
“小升初”第一次信息采集时间:6月7日至6月28日。
“幼升小”第一次信息采集时间:6月20日至7月15日。
“小升初”和“幼升小”第二次信息采集时间:8月1日至8月15日。
一)小学一年级1.凡2018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年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由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送其入学。听障、智障及需智力开发的适龄儿童可到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报名;自闭症及发展迟缓儿童不受年龄限制,可到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抢救性康复中心就读;肢残及其他适龄残疾儿童可到户籍所在地的小学随班就读。
2.小学一年级新生,按照区教体局划分的学区安排入学。
3.愿到民办小学就读的适龄儿童,由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向民办学校提出申请,再由民办学校统一到区招生部门办理入学手续。
4.不足龄学生一律不予办理全国电子学籍,各校一年级新学生入学时应对其是否曾经入学要在全国电子学籍系统中进行核查,杜绝留级和重复就读行为。
二)初中一年级1.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赣教基字〔2014〕1号)精神,小学毕业生升入公办初中,一律按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按划定学区分配入学,同时加强小学毕业生户籍等网上审查力度,认真审查户籍证明、合法常住固定住所证件等有关材料。
2.凡在外地就读的小学毕业生,如需回户籍所在地升学,须在2024年6月30日以前持相关证明及全国统一的学籍信息表到户籍所在地教育招生部门报名,逾期将根据学校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学,不能保证按照划片安排入学。
3.世居(不含新迁入)濂溪区八里村、南湖村并在明德小学(五里中心小学)、南湖小学、怡康学校就读的小学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到市教育考试中心按有关规定安排入学或在户籍所在地划分的片区就近安排入学。
4.凡个人户籍“空挂”或“搭户”在濂溪区的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应按家庭实际居住地相对就近统筹安排入学。
三)义务教育入学要求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义务教育入学“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关要求,有本地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或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赣服通“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进行报名登记。
合法常住固定住所证件须为房产证或不动产权证,且权证性质及用途为住宅,认定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购房合同需要通过当地房屋产权交易管理部门进行网上签约、备案登记且产权性质及用途为住宅(学位供给紧张的学区交房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非住宅房如商业用房、工业用房、办公用房、阁楼、地下室、车库等,均不能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的依据。多人持有的房权份额,其法定监护人和学生本人房屋产权份额须高于51(含51)。居住证、房屋租赁备案(需要通过当地房屋交易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按相关规定办理。未及时办理居住证的入学对象,将由教育招生部门根据学校办学容量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2024年小学新生入学,一套中心城区房产在4年之内只作为一个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在公办小学入学的依据(计算时间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当年6月30日为限,下同)。一套中心城区房产仍实行在3年之内只作为一个家庭适龄少年在公办初中入学的依据。学习阶段内另一个家庭再次以该套房产作为公办义务教育入学依据的适龄儿童、少年,由教育招生部门依据其实际居住地相对就近统筹安排义务教育学位。
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
一)报名及资格审查1.江西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由省级统筹,区教育招生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不受年龄限制,均可报名。往年已录取普通高中并办理了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不得再次参加中考和录取。
从2025年开始,报名参加我省中考需采集学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
2.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报名的类别划分为两类:普通高中类(含重点高中、一般高中);中职类(含高等职业院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技工学校)。2024年,我区不设师范定向类招生报名类别。
报考普通高中类的考生可以兼报中职类志愿。考生填报志愿须规范、慎重,学校负责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不得包办代替,志愿应由考生和家长自主决定。区教育招生部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招生计划、考生报考志愿和中考成绩进行录取。
具有江西省初中学籍或户籍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户籍,且2年内未办理户籍迁移手续(截至2024年2月底);学校或其他单位集体户籍、投靠亲属户籍、与户主无亲属关系户籍等不作为中考报名的户籍依据的在读初二年级学生,不分报考类别,均可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地理和生物两个学科的考试。
3.报考五年制高职和高专的初中毕业生须参加当年中考。
4.濂溪区五里街道世居户籍,且在怡康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市教育考试中心报名。
二)考试1.考试科目及分值:
初三年级: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20分);物理80分(不含实验);化学70分(不含实验);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80分;体育与健康60分;总分共830分(含2023年已考地理、生物两个学科)。
初二年级:地理50分;生物50分(不含实验)。
2.考试形式及要求: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考试(开卷);物理和化学实行同场分卷考试;地理和生物实行合卷考试;英语听力测试时间15分钟,在全省统一规定的英语考试时间内,各考点统一播放录音光盘。听力残疾的考生可凭听力残疾证明或三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专项鉴定证明选择英语听力免试,其英语科目总分按考生笔试分数×1.2计算,也可选择参加英语听力测试,二者均选的,以英语听力测试成绩计算总分。
3.考试时间:初三年级文化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17日至6月19日,初二年级地理、生物文化考试时间为6月20日。
4.体育与健康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以及信息技术和音乐、美术考查,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文件另发。
5.残疾考生需要在考试过程中提供“合理便利”服务的,可向区教育考试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教学〔2017〕4号)执行。
6.其他有关考试事宜均按省里相关规定办理,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
(三)评卷
中考的网上评卷、统分、登分工作由市教育考试中心和市教科所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统一安排,统一领导、管理、协调评卷工作,严格执行《关于做好江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卷工作的通知》(赣考院中〔2022〕3号),成立综合阅卷组、学科阅卷组和质检组,组织试评,并建立主观性试题“一题多评”制度和抽检复核制度,确保评卷质量。
四)录取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原则上按普通高中类、中职类的顺序进行。
1.普通高中类
(1)坚持属地招生。持续巩固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成果。所有公民办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属地招生,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批次和方式同步招生。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按招生学校的隶属关系,分别由区教育招生部门划定,并报市中招委审批后公布;录取工作由区教育招生部门负责。考生可回户籍所在地或在学籍所在地录取。凡录取到重点高中的考生,其考查科目成绩必须全部为合格等级。凡无当年录取信息和未参加中考的学生,一律不办理高中学籍转接手续,也不得以在籍生身份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2)实施均衡招生政策。2024年继续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招生政策,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70,做到均衡生招生指标到校。报考普通高中均衡招生,只限于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在本校,且初一至初三年级均在本校学习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含按规定正常转学和休学学生)。
(3)规范随迁子女招录。落实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政策,对回户籍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随迁子女,教育招生部门要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保障随迁子女能在户籍地顺利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并按照我省有关政策要求,妥善做好符合条件随迁子女的录取工作。对在省外以及跨设区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回户籍所在地录取的随迁子女,区教育招生部门根据学生考试所在地录取分数线、学生分数、本地录取分数线等制定具体招生录取办法,招生计划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报省教育厅备案。(本地户籍要求: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户籍,且3年内未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学校或其他单位集体户籍、投靠亲属户籍、与户主无亲属关系户籍等不作为普通高中招录的户籍依据)
(4)实行限时报到制度。区教育招生部门将及时公布各批次普通高中的报到期限。对已按志愿录取未按时报到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本批次录取资格。
(5)属濂溪区五里街道世居户口,且在怡康学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填报“重点高中”“一般高中(含民办)”“职业高中(中专)”的志愿时可按规定填报濂溪区区属学校,也可填报市直学校,但只能填报同一个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学校(市直或濂溪区)。填报市直学校的考生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