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一中学网 > 朝阳县 > 正文

18位教师万字长文:一份报纸串起的执教岁月

日期:2024/1/22 15:59:02 浏览:

几年,贵报推出会员制,里面的内容更加丰富,特别是推出了一些有关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的视频,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我给他们看了“我们的苏东坡”这个系列,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东坡先生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问:《南方周末》如何出现在你执教的课堂上?

宋兴昌(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语文教师)

我目前在海南省海口市,教高中语文。

我从2012年开始,陆陆续续读《南方周末》——那时候还在重庆工作,是学校订阅的报纸,每一期都会张贴在报刊栏。

现在每一年,我都会组织学生在元旦前,提前撰写“新年献词”,然后等《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发刊了,进行比照阅读,评选出吻合度最高和文采最好的作品。

朝阳县

宋老师的学生仿写南方周末新年献词。

周娟(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语文教师)

和学生一起读报纸,还没有试过。如果我教八年级的话(第一单元为新闻体裁),应该会这么做,请大家带一份报纸来,学习新闻的读写。

伍艳(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幕府山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我在江苏南京任教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是新闻学习,每到这一时期我都会领着学生读报纸,《南方周末》是首选。希望通过这样的纸质阅读时光,更好地链接时代、触摸文字,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向学生推荐更好的阅读媒介。

印象深刻的是学生居然热爱读报了,看问题也更加具有思辨性。也许在当时的考试中,阅读的作用显现并不那么大,但是对高中的学习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奠基作用。

伍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的新年献词阅读批注。

朝阳县

伍老师的学生在读报活动中推荐《南方周末》。

杨菲(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英语教师)

我校一直致力于建设“两香校园”,即“书香”和“墨香”校园,有省级示范图书馆、校园书亭,每个班级有漂流书吧,每层教学楼都有书吧,还有电子阅读器。但是同学们由于学业压力,阅读的氛围并不太理想。

我的班级有专设阅读区,提供《南方周末》等近十种报刊供学生课间阅读,(这些)主要是从学校的教工阅览室借阅的多余报纸。

我经常会在课堂或课间和同学读报的体会。2022年12月《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揭露艺考培训机构内幕的调查报告,我看完后很震惊。正好班上有学生在为音乐、舞蹈等项目的艺考备战,我特别推荐给他们。同学们相互传阅,反响很大。

可以看到报纸刊登的文章是有能量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杨老师在课上展示《南方周末》。

2022年12月8日《南方周末》13版。

郑文富(广州中学语文教师)

南方周末App上有一个互动话题:“《三国演义》中你最想和谁拜把子?”这么一个文字短小的话题非常精悍,在语文教学中是很好的学习情境设计的范例。

这份报纸在制作新闻时特有的格局,特别开阔的视野,把人的思维打开的精神,对我打开教学设计的格局有很大帮助。

读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在世界文学名著中寻找‘阿长’”。70多名同学读了60多本书,把书中类似的形象都找出来,从各个角度比较,研究、汇报、修订。一篇短文章,一个“小”人物,带动了几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托起了一次特别高深的文学形象研究之旅,引导学生真切地认识了“阿长”的“真面目”。

张德仁(辽宁省朝阳县蒙古族中学语文教师)

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读报、阅读体会。每年一进12月,我和我的学生们就会早早地期待着《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每周,我们都期待着周一早晨送到的新一期《南方周末》。

我会告诉他们,书本、报刊上有很多知识、真理,需要我们去学习。我带领他们一起学习、读书、看报,学生和我都受益匪浅。

朝阳县蒙古族中学校长马永辉与学生共读报纸。

张帅(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我是一个爱读书读报的人,而且提倡纸质化阅读(针对中学生)。我时常会给学生读些非常契合我班具体班情的文章。

比如七年级下学期要读科幻类的书籍时,恰恰南方周末有一篇《读科幻的孩子,想象力有多强?》(微信推文),我发给了学生和家长,想带动一批孩子,也想让家长准备好书籍。现在我班的孩子读刘慈欣的作品可上瘾,尤其是男孩儿。

张老师学生在班级上读报。

期中考试表彰大会,《南方人物周刊》作为奖品。

王茵(南京市力学小学语文教师)

最近我在看浙江一位特级老师郭初阳写的《郭初阳的语文课》。书里面有一节公开课是以南方周末为蓝本,来为中小学生讲解怎么样给报纸投稿,拿南方周末的一些视频、版面、具体的文章做样板。

这是非常巧妙的一个课程设计,利用南方周末的资源,把课堂进行了巧妙的重构。

因为我教授语文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们散播我看到的好书或者南周训练营的消息,积极地邀请他们来投稿。比如说当时袁隆平去世,我就找来了《梦圆大地》这本自传给同学们读了读,因为南方周末当时也有相应的报道,所以也给同学们做了同步的。

高顺祥(安徽省霍邱县花园镇刘李学校文科教师)

我教的这届学生刚刚毕业,再过几天就要到县内的各类高中学习了,他们三分之二考上了重点和普通高中,还有三分之一只能去职业高中。在这三年中,有的家长从来没有和我谈过学生学习的事,有的家长只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见过一面,还有少数几个家长从来没见过。在这样的氛围中,谈读书,实在有一种“何不食肉糜”之感。

即使这样,我还是想尽办法,让他们能够接触手机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报刊,特别是南周。我会将南周拿给他们阅读,最起码也算是认识了报纸——因为这群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在八年级时学过新闻稿,但没见过报纸!我也会将报纸中一些我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复制,或者打印出来,让他们仔细揣摩、认真研读。

我成天手不离书,对学生也是一种启发和鞭策吧。坚持纸质文本阅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能够给人以心灵熏陶、情感升华的好文佳作应该大批量面世。

李斌(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荆中学语文教师)

每一周我会用30分钟左右和学生一起读报纸,矫正他们对社会上一些新闻事件的看法。班上同学的阅读就两类,一类是不阅读,一类是崇拜老师,跟老师阅读。

今年高考以后,我带的两个班高考升本科的人数不多,就十几个人,但是,语文成绩超过100分的学生占到总参考人数的70%以上。这在农村中学是不多见的。

每次学校承接上级安排的各种征文,有国防教育的、禁毒的、法治教育的、青春励志的,或者一些读书会,我班学生都会胜出,甚至标题都在征文评审中非常亮眼。这大部分都是从《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中转化来的,我把这作为一个教材知识点来让他们学习。

问:在读报的时光里,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盖新平(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我是山东烟台的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南方周末》是我的“老相识”了,但自从参加“阅读新火种”活动以后,每周会有报纸来,《南方周末》又成了我的“新朋友”。

《南方周末》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周刊,老师们经常阅读,既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眼界,也可以带给学生更新的资讯和思想。

今年高考报志愿前,《南方周末》出了一期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文章,我读到以后感觉非常有指导性,就拍下来,发给了我今年高考的学生,学生们感觉也很有帮助。

梁艳玲(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西城岁丰中心学校语文教师)

我在湖北教语文,学校每个班建有图书角。

周一报纸放在教室的书桌上,一般是我先读,然后有选择地讲给学生听,用一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新闻让他们产生紧迫感。

以前好多孩子是不阅读的,现在好多了!阅读书籍真的对孩子们影响很大,最明显的是他们不畏惧作文了,有好多孩子的作文变成铅字上报了。

朝阳县

梁老师的阅读活动记录。

司英涛(东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最难忘的是接触媒体行业的朋友,因为共同赞赏南周,而相谈甚欢,也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南周是我友情的纽带,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帅(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2021年,我的学生读《傅雷家书》读不下去。我偶然看到《南方周末》App上的一篇《傅雷家书:与儿子的通信,是从“忏悔”开始的》,读给学生听。从这一篇文章开始了我们的共读。

我才发现,学生读这样的书真是需要带读的。从此后,《南方周末》好的文章,我都会读给学生听。

高顺祥(安徽省霍邱县花园镇刘李学校文科教师)

有个学生八年级上学期从外校转来我班,总体成绩尚可,但语文水平一般。不过该同学在参加了贵报举办的“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并获奖以后,对写作和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成绩不断提升。在今年的中考中,她不负众望,以年级语文成绩第一名的优异表现考入自己心仪的学校。

其他同学虽然没有在征文活动中获奖,然而,能够参与这样有全国影响力媒体的征文活动,对于提升士气、开拓视野都大有裨益。

问:阅读对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带来什么影响?

王茵(南京市力学小学语文教师)

以前我在毕业班,最后一个单元的习作是“为想象插上翅膀”。当时我找了大刘的长篇三部曲、叶永烈等科幻前辈的短篇小说,还有经典科幻短片等等来跟孩子进行。

他们非常有热情。学生在编写自己的科幻故事的时候特别有创意,不只是纯粹的技术方面的思考,还懂得站在人文底色上来思考机器有没有意识的问题。

在南京这样的文学之都生活,与在小镇生活的孩子相比,更多地浸润在文学的氛围之中,而热爱阅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上也远远优秀于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学生。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在现在这个阶段还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但我相信只要去读总是会有与某本书相遇的时刻,而有没有“那个时刻”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很关键的。

因为阅读不是简单的放松,需要智力上处于焦灼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感受更敏锐,眼光更独到,表达更细腻,思维更严谨。

王老师的学生读《南方周末》。

司英涛(东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很多同学都很爱阅读,每当课堂上提到某本书、某个作家,这些同学都会特意找(作品)来看。他们以后读了大学、参加工作了,还能因为某作家、某本书,和我聊起来。

有一次考试,语文阅读题是刘亮程的《我改变的事物》,有同学读了特别感动,泪洒试卷。当晚的复习已经进行到下一科了,但她坚持写了一篇读后感。

恰好我和刘亮程有联系,就和他谈起这个学生读者的触动。刘亮程也很感动,让我把这篇读后感和试卷都寄给了他,说他要放在他主持的新疆木垒县的刘亮程文学馆收藏起来。

司老师学生的读后感。

杨菲(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学英语教师)

在我看来,阅读这些报纸对学生肯定是有影响的。每节语文课老师要求学生做课前演讲,《南方周末》是同学们重要的选题来源。

我们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年段名列前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2022年辽宁盘锦市双台子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司01-22

    来源时间为:2023-01-132022年盘锦市双台子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司法辅助人员笔试将于近期举行。为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确保考试平稳安全顺利,现将……

  • 鹿城、龙湾、瓯海和洞头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出台01-22

    来源时间为:2023-06-15原标题:鹿城、龙湾、瓯海和洞头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出台近日,温州市教育局公布2023年市区高中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今年,温州市区(鹿城……

  • 2022辽宁铁岭市教师公开招聘584人公告01-22

    来源时间为:2022-07-22考情政策及课程咨询,请拨打电话:15313191344招考人数584人报名时间7月24日-28日笔试时间8月13日笔试内容教育学……

  • 140人!本科起报!01-22

    来源时间为:2023-07-05一、招聘计划朝阳市双塔区2023年公开招聘优秀和急需紧缺教育人才140名。其中毕业生129人,在编在岗教师10人,退役军人1人。……

  • 2023辽宁朝阳市龙城区招聘教师62人公告01-22

    来源时间为:2023-01-16根据《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的通知》(辽人发[2007]1号)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