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级学生阅读氛围很好,学生阅读能力强,阅读面很广——赠阅的《南方周末》报纸,就放在班级的书架上,和杂志一起,几乎每一期都被孩子们翻烂了。这个班级是文科学生,我有意识引导她们多进行纸质阅读,保护视力,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阅读对学习和生活影响极大——这是我个人观点,也是我个人生活生存经历可以佐证的。
我出生在甘肃张掖,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200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那是我第一次走出故乡;2007年去西安攻读研究生,第一次走出了甘肃省;研究生毕业到重庆工作,第一次走出了大西北;随后自学自考证券金融,实现了有限的财务自由,才到了海南来工作(也可以说是来养老)。这都是读书带来的改变。
张德仁(辽宁省朝阳县蒙古族中学语文教师)
阅读改变了很多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使学生向往美好、努力学习、创造美好。因为我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在本地报刊发表了几篇文章,点燃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段时间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让我秋季学期开学后带一个班,专门进行阅读教学探索。
李斌(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荆中学语文教师)
阅读肯定会对班上的同学带来影响,最起码改变对新近新闻大事的看法。学生获取媒体信息的渠道有限,周围人都是浅阅读,他们通过老师对阅读的指导,语文写作时观点格局就打开了,潜移默化也会影响更多同学和家人。
问:能以教师的身份,给《南方周末》留一段寄语吗?
(以下按读者姓名首字音序进行排列)
盖新平
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的《南方周末》,以负责任的态度,让更多学生翻开纸质报纸,读懂中国。
从《南方周末》看中国故事,听真实声音,有自己思想,担社会责任。
高顺祥
汇五湖四海英才玑珠,飨赤县神州睿智读者。
祝《南方周末》越办越好。
李斌
作为一名山区执教的中老年教师,我诚挚希望《南方周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坚持她对社会的呐喊、应对、改变的温情姿态,正如她所说“在这里,读懂中国”“每一个批评,每一个改变,都是为了更好前行,都是因为爱。”
作为一个底层小读者,能深深感到《南方周末》前行的坚持,不管是来自于意识形态还是物质基础等方面。我总以为,《南方周末》正因为坚持了这种虽是常识却很稀有的情怀,才成为媒体行业的翘楚。南周的情怀是最为可贵的资产!
梁艳玲
看《南方周末》,不出门就能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南方周末》,紧跟时代的步伐,焦点聚焦!愿《南方周末》越办越好!
廖东芝
阅读,使人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升思想,祛除浮躁。
让阅读积累起人生阅历,升华灵魂,沉淀出将来更好的自我。
刘雷
希望《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能够“燎原”到每一个阅读者的心中、生活里!
希望《南方周末》成为有态度、有温度、有热度的阅读平台!祝越办越好!
龙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良师益友。我是81年生人,在中部教书为业,南方周末陪伴我走过了青春。不敢设想,如果没在年少时遇见南方周末,现在的自己该是多么贫瘠!
感谢相遇,感谢有你!真诚祝愿贵报不忘初心!越办越好!
彭阿伟
感谢南周。年少时候报刊亭的一丝丝油墨,启迪了我的青春岁月。从中学、大学、研究生一直到现在,成长为一位基层历史教师,南周从未离开过我的生活。
阅读对于人文类教师提升的关键性不容置疑。你来到课堂,就是带着你的阅读史来的。每周一次的《南方周末》带给我力量、营养。希望你越来越好,回忆里是美好的,现在也会是甘甜的。
司英涛
拥有优良阅读能力的人,就是具备终身学习和成长能力的人。《南方周末》是远方的一座灯塔,无论走多远,孩子们知道了前行的方向,也知道有人在坚守着什么。感谢《南方周末》陪伴我的课堂。
无惧风雨,愿《南方周末》葆有初心,像火炬一样,带领读者们继续前行。致敬《南方周末》,致敬媒体人。
宋兴昌
坚持传播真理说真话;既能往上关注宏大视角和未来,也能俯察尘世间的细枝末节和一粒沙;实体纸质版报纸价格可以努力再亲民一点!
王茵
即使媒体世界风云变幻,数据平台纷纭登场,时代变换了模样,人心的渴望却还是存续朴素的底色,人性的复杂却还是保留美善的微光,而儿童的成长依然需要精神之火的照亮。
愿《南方周末》在时代的逐浪中勇立潮头,用真心说真话叙真情求真知,不要忘记为童心“燃灯”,为文化传薪,为苍生代言。让1999年的献词永远照耀报业发展的前行之路——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祝福南周,祝福未来!
伍艳
《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的追求时时刻刻激励着每一个读者,它用“正义、良知、爱心、理性”讲述着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种种事实,而这也是每个青少年所应该形成的品质。
作为老师,我会经常和学生一些好的报道,一同品读新年献词。我们期待这样的报纸能成为电子阅读之外的一股清流,润泽青少年的精神田园!
杨菲
向追求真相的伟大致敬!
张德仁
用思想照亮思想,让每个人的天空都明亮起来;用心灵碰撞心灵,让每个人都不再孤单,拥有力量。《南方周末》用一篇篇文章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教给我们成长的方法,与我们一起承担时代的责任。
祝福《南方周末》越来越好,祝福每一位与《南方周末》相关的人越来越好!
张帅
《南方周末》如同“春夜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我的教室里,一期期的《南方周末》默默地被传阅着,学生们因为报纸上的时事热点而展开激烈的争辩;因为报纸上的人物坎坷的故事而潸然泪下;还因为报纸上讲述中国的“卡脖子”工程而下定决心努力学习……感谢《南方周末》让我们的教室蓬荜生辉。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将《南方周末》带入教室已经多年,《南方周末》评论员所写的时评,是我们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教学模仿的标杆;《南方周末》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解读和视角,无形中在启迪学生的思考。
最后,依然要感谢《南方周末》,带给我们快乐地成长。
张孝翠
希望《南方周末》不仅仅是事件的传达者,更是理想的引领者。在生存的道路上,保存更多的个性和真实。
郑文富
打开未来世界大格局,涵养优秀当代中国人。
周娟
用正义和良知激扬文字,观察世界,思考生活,武装头脑,孵化未来。《南方周末》成功影响了我们这一代,温暖了我的精神世界,将继续成为中学生成长的同行者。
祝南周以有智慧有温度有高度的文字,培养祖国未来的主人翁。
一张张薄薄的新闻纸,在邮递员的传送下从一个个印点送达天南地北,连接起南方周末与各行各业的读者,也让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全国各地的读者与油墨记录下的事件、人物、思想产生亲密的联结。
感谢老师们在日新月异的学习与生活中带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对纸质阅读、深度阅读年复一年的坚持。
祝广大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
“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由南方周末报社于2021年启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优势,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推出多元化举措,点燃更多年青一代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流行起来,是南方周末近年来社会效益、品牌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项目,荣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21年度“十大标杆项目”。
公益行动启动以来,累计为超过25000名一线教师开放《南方周末》报纸全年免费订阅;邀请作家等社会名人走进全国各地中学校园,举办6场名家进校园活动;并携手名师、教育专家围绕阅读教育教学主题,录制《名师公开课》系列视频,为全国教师献上阅读教育公益进阶课;而“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比赛也已举办到第三届,累计收获超过8000篇优质稿件,有效推动校园阅读。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