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一中学网 > 解放区 > 正文

2024年考研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全文

日期:2024/1/27 0:50:00 浏览:

治教育

4.法治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7(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原则。

五)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奖赏与惩罚。

六)德育途径

1.德育课程与直接的道德教学

2.全方位德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

教学育人;指导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协同育人。

七)德育模式

集体教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社会行动模式。

九、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5.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与结构;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取向与途径。

6.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专业自主与教师的专业权利;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发展及年龄特征

89

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发展特征;学业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生涯发展。

3.学生群体与学生组织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青年及少年儿童组织及其建设;学生群体与组织的作用。

4.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中外教育史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别是代表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的学风。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历史事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一、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2.“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论教学。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翟与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汉初的文教政策

2.“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3.汉代的学校及经学教育的特点

4.察举制度

5.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6.王充的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北魏的官学。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考试制度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重振儒学的卫道者;“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师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考试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对学校教育的制约;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与官学体制;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私塾教育的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举办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教会学校课程;教会学校的性质与影响。

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兴办及其类别、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3.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主张与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2.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3.“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4.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5.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6.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对传统教育的批评;“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7.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制定教育宗旨。

8.清末留学教育

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9.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蔡元培与资产阶级革命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北京大学的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变革;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中小学校课程标准;“新学制”的特点和评价。

6.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教育、青年教育与干部教育;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

三、中国现代教育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与终结;“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控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本质;论“教育功能”;“全人生的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提倡“学校采用实用主义”;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定县调查与对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探索;“活教育”实验;“活教育”理论体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革命根据地干部教育

在职干部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抗大”。

3.革命根据地群众教育

4.革命根据地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四、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代巴比伦的教育

古代巴比伦的学校;古代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古代希伯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5.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www.ljyz.org.cn 一中学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 中站区:焦作市第四中学举行积极分子入团考试01-27

    原标题:中站区:焦作市第四中学举行积极分子入团考试为了落实从严治团要求,严把团员入口关,规范发展团员工作,壮大共青团队伍。近日,焦作市第四中学团委组织百余名入团……

  • 考前须做核酸检测!01-27

    来源时间为:2022-12-18亲爱的广大考研学子:你们好!水滴石穿业精不舍,十年寒窗逐梦翱翔。2023年研考将于12月24日—26日进行,在此,市招办向你们致……

  • 2024年考研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全文01-27

    来源时间为:2023-10-13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

  • 有编制!新乡获嘉县教体局所属高中招聘教师15名【时01-27

    来源时间为:2023-03-21原标题:有编制!新乡获嘉县教体局所属高中招聘教师15名【时间至3.31】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优化获……

  • 从中师生到登上大学讲坛:当老师好,一辈子平平安安01-27

    来源时间为:2022-12-15原标题:从中师生到登上大学讲坛:当老师好,一辈子平平安安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